2)442意外来信_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些土再填进去。

  等窝脖扛着缸在小王同学的带领下进院子的时候,唐植桐正在调馅。

  放下缸,给了钱,打发走窝脖,一家人开始包水饺。

  为了给椿树胡同一些,一斤肉馅,张桂芳掺上了四五颗白菜,这馅儿也就尝个肉味。

  白菜是副食品店买来的,由于生长时天旱,收获时冻过,比起自家和押运处发的要小很多,但耐不住放的多。

  “现在猪肉供应不多,要是咱四九城还有骆驼就好了。骆驼架子骨大,肉也多,还便宜,说不定能多吃上两回。”张桂芳一边擀皮,一边叨叨着。

  “骆驼肉好吃吗?”凤芝小心翼翼的捏着水饺,问道。

  “肉哪有不好吃的。”张桂芳想了一下,回道,其实是时间长了,她都忘记什么味了。

  小王同学听到在一旁抿嘴笑,唐植桐知道这是个吃过骆驼肉的。

  唐植桐小时候确实吃过骆驼肉,父亲下班从门头沟那边买回来的。

  一说起骆驼,可能很多人有一个刻板印象,仿佛只有沙漠等干旱地区才有。

  其实,几百年以来,骆驼在四九城一直充当着非常重要的畜力运输工具的角色,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
  一只骆驼能驮四五百斤重物,由于以前路况不好,而四九城一直又有煤炭、石灰的需求,骆驼运输便应运而生。

  门头沟产煤,磨石口产石灰,而古城村及8宝山一带很多人都以养骆驼为生,于是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相辅相成,互相促进。

  有的养殖户是自己贩煤、贩石灰,有的则是出租骆驼,跟几十年后的出租车似的。

  唐植桐小时候见过骆驼,背上驮着筐,鼻子上串着皮绳子,有额外的绳子将多头骆驼穿成一溜,煤贩子走在最前面领着,最后的一头骆驼挂着驼铃。

  驼铃是老百姓的叫法,养骆驼的称其为“报安铃”。

  驼铃会随着骆驼迈步不紧不慢的响,由于是铜质的,声音很清脆,能传出老远。

  只要驼铃一直响,商贩一般不会回头,只有驼铃不响了,才会驻足往后瞅瞅咋回事。

  骆驼能驮重物,但天生怕热,所以春夏之交会被赶到张家口以北避暑,也叫“歇夏”。

  只有到了秋天,四九城的孩子们才会再次看到骆驼。

  骆驼吃苦耐劳,性子慢,好欺负,也正是如此,老舍写的那本书才会以“骆驼”给祥子冠名。

  骆驼一旦趴下起身也慢,不少调皮的小孩就凑上前逗趴着的骆驼玩,骆驼被惹急了则会朝小孩吐口水,那味道,啧啧啧。

  这时候小孩子往往会说一句四九城特有的歇后语:门头沟的骆驼――倒煤,然后哈哈而去。

  驼铃叮当,串起了唐植桐的童年时光。

  其实,这不是仅仅是唐植桐,而是40年之前出生的四九城人的童年。

  后来,驼铃就逐渐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有轨电车的车铃,每逢到站,或提示路人注意避让时都会“当当”响,所以老百姓称其为“铛铛车”。

  由于交通发展的需要,前些日子,内城最后一辆有轨电车也停运了,铛铛车自此便从四九城的历史舞台谢幕而去。

  话说回骆驼肉,骆驼作为运输工具,难免损耗,什么老弱病残,总逃不过被屠宰的命运。

  据说有有些养驼人不舍,临卖骆驼的时候,还会嚎上一嗓子:“心疼死喽,我的小儿骆驼喂……”

  每每此时,唐植桐都会想起白事上,那些哭丧的大妈,腔调一样一样的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l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