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21章 太孙长大了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减轻万民负担……”

  “等和番蛮部落首领会面的时候,你直接将奏疏给他们看。”

  “既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,也能让他们加尊重你。”

  朱雄英眼睛一亮,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。

 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,摇头说道:

  “不行,这是你的功劳,我岂能抢夺。”

  陈景恪笑道:“我又不缺这点功劳,你就放心拿去吧。”

  朱雄英坚决的道:“不行,这是原则问题。”

  “今天我能拿你一份功劳,明天就能拿走更多,有些头绝不能开。”

  “这份奏疏还是你来上吧,效果也是一样的。”

  陈景恪非常欣慰,说道:“不一样的,现在正是你树立威信的时候,需要发出更多的声音。”

  “如果真觉得心有不安,将来就写一份回忆录,将此事公之于众不就可以了。”

  “到那时天下早已大定,大家知道真相也不会说什么。”

  “反而会认为你光明磊落,我也能落一个好名声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朱雄英也迟疑起来。

  陈景恪直接说道:“别犹豫了,就这么说定了,去写奏疏吧。”

  朱雄英郑重的说道:“总有一天,我会将一切还给你的。”

  陈景恪笑道:“好,我等着。”

  之后朱雄英亲笔写了一封奏疏,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。

  至于此时公布摊丁入亩之事,是否会引起不利影响。

  陈景恪是经过深思的,并不会。

  经过大半年的清查,人口和土地数量,都已经查的差不多了。

  现在是深挖阶段,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。

  宁愿当黑户也不愿意入籍的百姓,大有人在。

  原因就是丁税和徭役。

  现在将摊丁入亩的风声放出去,反而会让很多藏起来的百姓,主动站出来入籍。

  至于百官会不会反对……

  看看龙椅上坐着的是谁,反对之前先掂量一下,自家户口本够不够厚。

  大部分官吏不但不会反对,还会赞颂太孙仁慈。

 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,这都是仁政。

  当然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此时大部分土地还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里。

  那种富者阡陌连田的局面,还没有出现,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并不是很大。

  若等到王朝中后期,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官僚大地主阶级手里。

  再想搞摊丁入亩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
  奏疏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手里,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书信。

  信里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。

  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,朱元璋非常高兴,连声称赞:

  咱的乖孙有王者之气。

  马皇后在高兴之余,对陈景恪也提出了表扬。

  第二天早朝,朱元璋将奏疏传递给文武百官查看。

  群臣无不感到震惊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这真是太孙想到的?

  少数知道的真相的,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,但也能想到是在给太孙造势。

  自然不敢将真相说出来。

  朱元璋并没有立即拍板,而是让群臣考虑此策是否可行。

  同时还下令刊印邸报,通告全国讨论此事。

  听到最后这句话,群臣哪还不明白,所谓讨论不过是走个过场。

  皇帝这是已经决定施行摊丁入亩之法了。

  否则不会通告全国的。

  原本对此事还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人,也很识趣的改变想法。

  既然无法反对,那就一起赞颂吧。

  而且此法确实是仁政,太孙能想到这种利国利民之法,不正说明他乃仁圣之君吗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l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